[历史]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6:15:09
记着......
我问的是有哪些措施.

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二、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三、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四、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五、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教你简单的: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贵族联姻,用汉族官制、律令,学礼法
我老师教的 没错!

孝文帝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改革的背景:
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为了加强对各族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实行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485年,北魏颁布了均田令,以封建国家的名义对土地实行分配和调整。这是影响相当深远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北魏开始,直至隋、唐,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某些变化,但这项制度却基本沿袭下来。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均田制把一些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对社会秩序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政治上: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杜绝官吏贪赃枉法。迁都洛阳和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两项措施均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文化上: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下令鲜卑族采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通婚,这就从姓氏、服装、语言、婚姻等方面清除了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达到鲜卑族和汉族进一步融合的目的。
(3)、评价:
北魏孝文帝在这次改革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他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